说及山西河津的民间艺术,知情者不能不首推转灯,也不能不想起1990年元宵节,在河津红火荟萃中,转灯一上场,观众的情趣更是高涨,尤其是慕名赶来的著名摄影家侯波、徐肖冰夫妇及来自日本的旅游团眉飞色舞、瞠目惊赏,又是鼓掌、又是赞叹、又是端起相机“咔嚓”不断。随即情不自禁、干脆跳下主席台钻入转灯群看个真切,换个动情、问个仔细、拍个实在;同时,竖起拇指连连叫绝:“从未见过,美极了!美极了!”
转灯的确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,它源于河津,盛于河津,已有300多年的历史,是当地民间艺人根据风车原理创制,汇集了结扎、剪纸、绘画、裱糊、折叠等工艺。转灯是用竹子做成骨架,用麻纸糊成各种花灯,并用硬厚的纸制成四、五个旋风轮,装在花灯两侧,灯光发自特制的腊烛,灯面上饰以人、畜、花、鸟、鱼等图案;灯架顶端再置一雉尾和绣球风哨,使灯在转动运行时有形、有声、有色。
原始的转灯体积阵势都小,后来逐渐发展,每阵转灯已由几架演变成数十、乃至数百架;每架转灯也由单转、双转变为几个、十几个、几十个花灯同时转动,并且做工也愈精细。灯架有大有小,小的高约两米,大的五、六米之高,有单人举、多人举,还有的用车拉。
转灯多在元宵节表演,几百名表演者身穿马童服装、佩戴马铃、嘴吹口哨、手举转灯、碎步奔跑、曲线飘摇,花灯便急速旋转,恰似飞游的巨龙、火树、银山,队前有向导两手挥舞绳结火球,另有紧锣密鼓伴奏,真是灯火辉煌、气势壮阔,情景美妙动人。
转灯起源于河津,长期也只是河津独有;近年来,河津转灯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外地群众的赏识,外地不少人曾来河津学习转灯艺术,河津一些民间艺人也曾应邀到晋中、晋东南等地传授转灯艺术。今年春节,河津转灯还首次在中央电视台屏幕上偶露峥嵘;元霄节,省电视文化部门还专程来河津拍摄了转灯表演,准备将此片参与世界文化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