鲤鱼跳龙门
鲤鱼跳龙门:是一则十分古老的神话故事,汉人(?)辛氏《三秦记》就有记载。民间流传的内容与古书记载大体一样。《太平广记》引自《三秦记》的记载为:“……每年暮春三月,就有无数黄鲤鱼从江海河川争先巩后游到龙门来(跳龙门),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,不过七十二尾。刚跳上龙门,就有云雨伴随,天火又从后面烧掉它的尾巴。于是它就变成龙了”。民间流传的故事为:年年三月黑,黄河的鲤鱼成群结队来到龙门下,争着跳龙门。有的跳上去了就变成一条龙,跳不上去的就摇头摆尾返回老家去。
错开河
错开河:相传大禹开河至龙门以北约十五里一岔道处,准备往西边陕西黄龙山的下川方向开去,忽然从空中传来数声鸟叫声。大家抬头一看,原来是一只大鹏在鸣叫。禹王喜辨鸟语,听出这只大鹏鸣叫的意思是“错开河,错开河,往西不胜往东挪。”于是让民工重新勘察地形。原来,往西开不仅工程艰险,并且还得毁坏民穴。查明情况后,大禹立即决定改变开河路线,率民工向东西方向开去。这时候,那只大鹏也就放心地飞走了。后来,人们就把这个山岔称作“错开河”。
梳头启
梳头启:龙门山坚硬难开,禹率民工昼夜不息,一寸一寸地从山顶往下开凿,实在太慢了。一天,禹看见一位白发老太婆独自坐在山前的一块石头上梳头。只见她一会儿从上边梳梳,一会儿从下边梳梳,禹感到有点奇怪,就拱手询间这位婆婆是何意思,老太婆立答道:“上头梳梳下头梳梳才能梳通。”大禹当即悟到一个道理,就照老太婆的法子在山下边开开,山上边开开,果然加快了工程进度。当禹王回头找那位老太婆时,早已不知其去向了。
禹王洞
禹王洞:相传在错开河对岸的半山腰里有一个石洞,是大禹当年凿山开河时的指挥战斗及放置工具的地方。说是有一天,禹王和民众正在开山,忽然雷声大作,从陡壁中间冒出一股黑烟,那冒烟的地方忽然一个洞口。大伙攀援而上,发现这个山洞很大很深,而且站在洞口,还可察看山势。于是禹就决定把这个洞当作指挥战斗和放置工具的地方。
米汤庵
米汤庵:禹王凿山开河,不避寒署。一日,时值炎夏,烈日当空,民工们个个汗流浃背,口干舌燥,渴得要命。禹王见此情景,焦急万分。正在无可奈何之际,忽然看见一位老妈妈领着一个少女给民工烧起米汤来了。那米汤烧得快极了,不管有多少人喝,都能供上。据说这位老妈妈正是王母娘娘。后来人们就把这个烧米汤的地方叫“米汤庵”。
师在午的传说
写状子
写状子:一年冬天,王某家的羊啃了李某家的麦,两家发生争执,私下解决不了,便分头找人写状子打起官司来。到了公堂,先是李某将状子递上,县太爷接过一看,上书:“蹄蹬蹬,嘴啃啃,吃了我的麦叶,拔了我的麦根”。随后王某将辩词递上,上书:“十冬腊月,地冻如铁,羊嘴里不带锨镢!”县太爷寻思了半天,觉得两家说得都在理,难以做出判断,便恼羞成怒吼叫起来:“你们都有理,就是我无理!”事后人们才知道,原来这两张状子出自一人之手,这个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师在午。
整听差:县府听差得罪了师在午,师在午心里弯不过去,思谋着把听差整一下。
一次,县府请各方绅士聚会。师在午提前得了消息,知道听差一两天就要来请他,就做了准备专等听差到来。
没几天,听差果然来到师在午家里,只见师在午戴着风帽,手里拿一把扇子,抱着火盆子一边烤火一边扇凉。听差把请帖交给师在午就返回去了。届时,县府热闹非凡,各路绅士一个个都到了,就是不见尹村的师在午,便问听差尹村的帖子送到了没有,听差答说送到了。
为了这事,县官窝了一肚子火,第二天便派了一顶轿子去请师在午。师在午这才打扮停当坐轿去了县府。
县官见了师在午埋怨说,请帖把你请不到,只有拿轿子抬了。师在午听了,忙说:“这是哪里话?不要说请帖,人影也没见着一个。”县官听师在午这样说,就把听差叫来问问清楚。
听差当然说请到了,说见的就是师在午。师在午便问:“你见我时,我正在做啥哩?”听差便把看到的情形说了一遍:“你戴着风帽,手里拿着扇子,抱着火盆子,一边扇凉一边烤火。”师在午听了哈哈一笑,对县官说:“你看这娃说下这,我成了憨憨啦?”
县官以为是听差偷懒撒谎,便叫人把听差按倒打了四十大板。
戴柳罐上堂
戴柳罐上堂:师在午长于言词,好打抱不平,时间久了,便得罪了一任县官。
一次,县衙抓住一个偷牛贼,县官对偷牛贼说,只要你在堂上说是和师在午一起偷的,就立刻放了你。这话不知怎么传到了师在午的耳朵里。
那天,衙役来传师在午,说是有人告他偷牛,要他到堂上对证。走时,师在午用布子把脚缠得老大,穿了对特号大鞋,头上戴了个柳罐,柳罐上打了两个窟窿,正好眼睛能看见。
到了堂上,偷牛贼果然说牛是和师在午一起偷的。师在午站在那儿,不慌不忙道:“既然他证是和我一起偷的牛,一定与我相熟,而且要一起商量,一起行动,那就叫他说说我是大脚还是小脚,我是光脸还是麻子。偷牛贼并没有见过师在午,只见他张口结舌答不上话来。
状告父母官:过去,河津有个县官是贪官,百姓怨声载道,师在午便到州里去告。
到了州衙,气派自然大了许多,一阵堂威喊下来,再大胆的人也要浑身打颤。
堂威喊了,府尹便问:“阶下跪着何人?”师在午答道:“河津尹村师在午。”府尹又问:“所告何人?”师在午答道:“河津县令。”府尹说:“县令乃民之父母,哪有儿女告父母的?”师在午答:“县令乃人民父母,府尹乃小民爷婆,父母不正经,揽人嫁汉,不告给爷婆告给何人?
府尹好久答不上话来,只得准了师在午的状子。
薛仁贵成亲
薛仁贵成亲:薛仁贵的父亲有兄弟二人。老大薛英,老二薛雄。薛雄53岁那年,他的妻子梦见一颗明珠入怀。此后身怀有孕,生一男孩,起名仁贵。
薛仁贵三岁失去双亲,随伯父生活。由于他总是舞弄刀枪,结帮纳伙斗殴,惹得伯父常常责怪他不务正业。当时薛仁贵已经十一、二岁,觉得自己应当独立生活,不应该依靠伯父。这一天,三更半夜,他从伯父家里出来,又是下雪又是刮风,仁贵衣服单薄,腹中饥饿,昏倒在半尺厚的雪地里。生意人王茂生从此路过,薛仁贵才得以搭救。
薛仁贵在王茂生家里暂且安身,尽管干活力气很大,每天吃斗米斗面,王茂生就把他介绍到柳家庄柳员外家熬活。柳员外安排薛仁贵在府上喂马干零活。
转眼已是八月中秋,仁贵和长工们一块下汾河滩割黑豆。正在装车之际,一霎时空中乌云翻滚,雷吼电闪,大雨倾盆而下,伙计们急忙把黑豆装上车赶马车上岸,怎奈坡陡路滑无法前行,伙计们只好卸了牲口牵马回家,独有薛仁贵站在桥头观看路径。一会,他脱掉上衣搭在肩上,走进车辕,两手抓住辕杆不慌不忙稍稍用力,便把一大车黑豆拉上河岸。
柳员外三女柳英环在绣楼绣花,听得雷吼电闪,雨点漂在窗前,便急去关窗,就在他伸手关窗之际,忽然望见汾河滩有只白虎正驾车辆在云雾中飞驰而来。她十分惊奇,急忙下得绣楼到大门外观望,原来是薛仁贵驾车回来了。